来 源
毛茛科植物黄连、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。以上三种分别习称“味连”“雅连”“云连”。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干燥,撞去残留须根。
展开剩余80%炮 制
黄连 除去杂质,润透后切薄片,晾干。或用时捣碎。
酒黄连 取净黄连,加入黄酒拌匀,稍闷润,待酒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,筛去碎屑。每100kg黄连,用黄酒12.5kg。
姜黄连 取净黄连,加入姜汁拌匀金赢中心,稍闷润,待姜汁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,筛去碎屑。每100kg黄连,用生姜12.5kg。
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,取汁去渣,煎液与黄连拌匀,稍闷润,待药液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,筛去碎屑。每100kg黄连,用吴茱萸10kg。
性 状
黄连 为不规则的薄片,外表皮灰黄色至黄褐色,粗糙,有细小的须根,切面或碎断面鲜黄色或红黄色,具有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极苦。
酒黄连 形如黄连片,色泽加深。略有酒香气。
姜黄连 形如黄连片,表面棕黄色,有姜的辛辣味。
萸黄连 形如黄连片,表面棕黄色,有吴茱萸的辛辣香味。
功能主治
黄连 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心悸不宁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
酒黄连 善清上焦火热。用于目赤,口疮。
姜黄连 清胃和胃止呕。用于寒热互结,湿热中阻,痞满呕吐。
萸黄连 疏肝和胃止呕。用于肝胃不和,呕吐吞酸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品植物篇原文
黄连,味苦,寒。主热气目痛,䀝(pí)伤泣出,明目;肠澼(pì),腹痛下痢;妇人阴中肿痛。久服令人不忘。一名王连。生川谷。
黄连《百草堂》小故事
相传很早以前,在四川石柱县凤凰山上住着一位姓陶的医生,家里雇请了一位名叫黄连的帮工为他种花栽药。
有一年春天,陶医生的独生女儿陶雯姑娘外出踏青,看见郊外山上长着开绿色小花的野草,十分好看,便拔了几颗带回家种在园子里。那帮工每天给园里种植的各种中草药上肥浇水,对这株野花更是关爱有加。
一年夏天,陶医生外出给人治病,十多天没回家。其间,陶姑娘却突然患病,卧床不起。陶姑娘的几位同行好友煞费苦心想方设法,陶姑娘的病仍不见好转。于是那帮工便在园里拔下陶姑娘带回的野草,用来熬水,让陶姑娘喝下,希望奇迹可以出现。
说来也怪,陶姑娘喝下这种草熬的水后不久,病竟然好了,她对帮工说:“这是一味好药,就是味太苦了点”
可是过了不久,那个叫黄连的帮工因病死在了陶家。为了纪念这个帮工,陶医生便把这种具有清热解毒、味道极苦的中药,取名为黄连。
黄连的文化象征
黄连,这一味中药,在中医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寓意。它不仅具有清热解毒、燥湿泻火的功效,更被赋予了廉洁自律的象征意义。黄连的苦涩,恰似这些坚守道德底线者内心的写照。他们虽历尽艰辛,却依旧保持纯净之心。黄连入心经,能清心火,这与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复礼之精神相契合。孔子在《论语》中提到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正是这种清心寡欲、注重内在修养的生活哲学的体现。
供稿:党 办
编辑:党 办
版式:信息科金赢中心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